今年上半年,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.34亿部,同比下降21.7%,其中5G手机成为“中坚力量”,约占手机市场八成的出货总量。
面对手机市场下行和人们换机意愿降低的双重压力,5G手机成为市场的重要“突破口”。
随着5G的普及,不支持5G网络对于一款即将推出的手机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。这两年由于“芯片禁令”,华为的5G手机迟迟未能面世。
凑巧的是,有消息称,华为Mate 50系列将在9月份推出,正好与IPhone 14系列正面交锋。
“外挂”5G通信壳的“优”与“忧”
值得关注的是,5月份数源科技推出了一款“外挂”通信壳。这款通信壳跟普通的手机壳没什么不同,惊艳的是,4G的手机换上它就能“变身”为5G手机,目前仅适配华为P50 Pro。
这对于即将面世的华为Mate 50系列来说,也许是一个好消息。受5G射频模组的限制,华为没法支持5G网络,时隔两年登场的Mate 50全系还是4G。但若有了5G通信壳的加持,Mate 50的5G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?
那这个“外挂”5G通信壳到底给不给力呢?
从外观上看,这款5Gcf挂卡盟通信壳的颜色是仿金属灰,采用PU材质,厚度约为3.2mm,重量约52g。与普通的手机壳相比,5G通信壳确实是显得有些“笨重”了。有测评显示,华为P50 Pro加上手机壳的重量为249g,相当于半斤了,拿在手上确实有点沉重,但一部IPhone 13 Pro Max带上壳的重量也达到了277.3g。
从配置看,5G通信壳底部自带一个USB-C端口接入手机,同时预留了一个USB-C接口用于充电,且支持超级快充。
此外5G通信壳搭载了一个双核CPU芯片,内置eSIM芯片,通信壳的eSIM信号与手机中的SIM信号融合,支持SA/NSA的5G双模,信号覆盖三大运营商。
那么,这个“外挂”的5G速度与原生的5G速度相比吃鸡黑号上道吗?
测评数据显示,室内环境下使用“外挂”的手机5G速度为下行240Mbps,上行58Mbps,而原生的5G速度为下行304Mbps,上行86Mbps;5G通信壳在室外和移动的车内速度都不是很理想,可能与原手机套餐没有升级到5G有关,这么看来“外挂”5G的速度与原生的5G速度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。
“外挂”之路不好走
实际上,5G通信壳并不是一个“新鲜事儿”了。2010年出现的“苹果皮”,让不带通信功能的iPodtouch实现打电话、3G上网等功能;在5G网络未大规模商用的2018年,摩托罗拉推出的“5G Moto Mod”支持MoTo Z3连接5G网络。
作为最新一代的通信壳,数源科技推出的5G通信壳价格可不便宜,799元的单价让不少用户望而止步,加之想要真正用上5G,也可以尝试开通5G套餐,但手机主卡必须开通eSIM功能,每月需支付10元的费用。
尽管它能满足4G手机想要体验5G功能用户的需求,但目前来看,便捷性不足,散热性能不佳、价格较高无疑是挡在消费者与5G通信壳之间的“大山”,想要跨越这座大山,就要看接下来5G通信壳是否会进行升级换代以性价比获得市场的认可。
5G通信壳对华为手机来说,或许是解决当前“无5G”窘况的一种途径,让未来面世的Mate 50系列不受5G束缚。但对消费者来说,这项额外支出的“外挂”设备是否必要就说不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