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日漫的衰落与互联网的普及为国漫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好机会,草根漫画家的崛起也为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,然而,对于国漫而言,“春天的道路”却依然充满泥泞。
国漫的“春天”伴着百度搜索高达973000多条“国漫崛起”的记录而更加明朗,但尴尬的是,当我们谈及国漫时,映入脑海的依然是那些经典老片。
有数据显示,居于印象最深的国产动画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《大闹天宫》《葫芦兄弟》《黑猫警长》,而近年来创作的动画却无一入选。
不可否认地是怀旧情感深化了这些动画的经典性,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:现如今的国漫产业陷入了一味追求数量和巨额利益的怪圈。资本家和狂热国漫粉在这个圈子里如鱼得水,却将本就复杂的国漫搅得更加浑浊。
“国漫崛起”是虚假的狂欢
先说说”国漫崛起“这个口号的由来,2006年,电视台开始禁止在黄金时段播放境外动画片,随后便是满屏的国产动画,如《大耳朵图图》、《猪猪侠》和《喜羊羊与灰太狼》等。
这类国漫大多以低龄儿童为用户目标,但赚得盆满钵满,高达8000万的大电影票房,也可谓瞩目。急速扩大的市场似乎暗示了国漫在崛起,以至于从2010年到2017年,任何与国漫相关的动向,都被乐观地评论为 “国漫已经崛起”。
但是,这些仅仅作为孩子喜爱的视觉游戏产物的国漫却呈现出了 低龄化、动物化和说教化的局面,它无法承载当下成人们的生活和心灵的需求,也不能引发出价值观上的共鸣。
再看十年磨一剑的《大圣归来》和《大鱼海棠》,不仅突破了低年龄动画霸屏的发展,获得超高票房,还一扫国漫多年来的弱势阴霾,被盛赞为国漫最高水平的代表。
但回头来看,那些流畅华丽的画面和漂亮精致的场景,却有不少似曾相识之处。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追逐的情节,亦或是打斗的套路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。创新力度不足,无隐线、无分支、无悬念的直线叙事使故事缺乏高潮,甚至疲软。
如果执意将此作为国漫最高水平,尚不谈崛起,国漫已失去发展空间。归根结底“国漫崛起”只是个愿景和口号,国漫甚至还没成为一个能成熟而独立的行业。
“国漫崛起”只是资本市场口中的肥肉
口号不是“狼来了”的故事,叫再多,没有实质的发展,也成不了事实,而之所以数十年如一日将“国漫崛起”反复提起,不过是于市场,它有利可图。
随着轻小说衍生物、流行IP版权改编和游戏的长足发展,一时间二次元似乎成为风头,变成抢手的蓝海新兴行业。但真正的国漫并没有因此洛阳纸贵,“崛起”只是卖情怀的初级阶段,任何单一作品只要和整个行业扯上干系,似乎就多了讨论价值。
国漫崛起与否的标准不在于塑造一个时代的情怀感,而在于实打实的品质。网友们常说,光说商业化不说质量,简直是耍流氓。确实,国漫的确在商业化和工业化上有所进步,但在质量上却难说有什么宏观上的进步。
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诞生,是一个产业链的环环相扣,内容的创作、后期的推广、充足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等多环节贯穿其中,任何一个出了差错,都有可能让作品玩完。
而如今的国漫很难像日本那样拥有良好的产业链,获得动画化、游戏化和周边产品发行的机会,类似《画江湖之不良人》《画江湖之灵主》《勇者大冒险》等一系列国漫,最后都走上了网剧的道路。
模仿别人“里子”的国漫失了“面子”
某方便面广告有句词是说,“有人模仿我的脸”,而模仿这事“国漫”早已驾轻就熟。
《大耳朵图图》被怀疑抄袭《蜡笔小新》,《战龙四驱》被怀疑抄袭《四驱兄弟》,《汽车人总动员》是明目张胆抄袭皮克斯《赛车总动员》,被识破后却依然能做到打死不承认。
如果说这几部名气太小,尚不能代表国漫,那么在《进击的巨人第二季》《夏目友人帐第六季》等日本名作扎堆的2017年夏季新番中,上线仅24小时、播放量就已过亿的《全职高手》的抄袭,无疑狠狠地打脸国漫。
这是一部从脚本质量、业内外口碑、制作实力和资源都优厚到爆炸的黄金级IP。阿杰领衔季冠霖、乔诗语和叶清等国内顶级CV组成豪华配音阵容,无论是原画制作还是角色和剧情的还原,都保持了让大部分全职粉丝和国漫粉丝满意的水准。
然而开播仅月余,它便先后陷入了BGM抄袭、动作戏分镜抄袭日漫《fate》和抄袭漫画分镜(漫画制作公司为大角虫)等负面事件。
|《 全职高手》与《fate》分镜对比 |
抄袭漫画分镜这件事无论真假,都着实折射出国漫行业尚未建立良好分工和合作规则的现状,行业整体发展也尚不成熟。“崛起”只不过是资本的鼓吹,国漫应正视自身故事创作和制作技术上的短板,扎实前进,而不是在虚假的赞美声中夜郎自大,一面抄袭别人家的东西,一面叫嚣着自己最强大。
切忌过犹不及,做热爱但不纵容的国漫迷
《大圣归来》的票房大卖,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新词汇“自来水”,意为自发来为影片宣传的免费水军。
而“自来水”看《大圣归来》,“看到的不是他们的理想,他们的故事,而是我们的英雄,我们的传奇。花着观众的钱,干着水军的活,就是为了让‘我们’的电影不被‘他们(外来)’的片子打倒”。
是啊,支持国漫的理由就这么简单,因为它是“我们”的。
但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支持慢慢地演化成了放纵。骂不得国漫、评不得国漫、挑不得国漫,只要你发表一点对国产动漫不满意的看法,就会有大批网友“提枪磨刀”和你针锋相对。
以《全职高手》配乐抄袭日本配乐大师林友树的《变速快攻》为例,制作方在被曝出问题后第一时间发布道歉声明,并更换了配乐,但狂热的国漫粉认为无需道歉,“我就是觉得全职高手的更好听”,“抄袭怎么了?好看就行了”这样的言论层出不穷。
狂热国漫粉对作品的无限度“支持”,往往让出品公司忽略掉剧情差,作画差等问题,导致近几年并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优秀的国漫作品。如果没有一部真正的好作品,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,国漫又谈何崛起呢?
粉丝热爱支持国漫,要切忌过犹不及,一味地宽容放纵是在“捧杀”它,捧得越高就摔得越狠。
“国漫崛起”是每一个动漫爱好者,甚至每一个国人都乐于见到的美好景象,但爱它更要正视它。多给它一些耐心,它总会在一步一摔中越走越远,过于溺爱,尚未起航便已知终点,端正态度,国漫今日未崛起,他日总会崛起。